单成分的气相缓蚀剂
在早期,人们常用樟脑来保护铁制的物资、机器和零部件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研究者发现胺和胺盐能地保护钢铁,现在已经二环 己胺和二环己胺盐以及其他胺是很好的钢铁大气缓蚀剂[7—9]。1943年6月美国壳牌公司(Shell DeveIopment Co.)研制出亚硝酸二环己胺(、,PI一 260),并获得成功。使用之后,引起了防锈工作者的兴趣,已发表有关文献200多篇。由于亚硝酸二环己胺室温下的饱和蒸气压低,保护时间长,保护效果好,到目前为止,它仍然是用得 多、 普遍的钢铁气相缓蚀剂。但一般试验条件下,亚硝酸二环己胺的保护效果并不好,其原因被 认为是缓蚀剂通过液体薄层扩散到金属表面的速度过慢,即它保护的诱导 期比氧腐蚀的诱导期长,以致在缓蚀剂到达金属表面时金属已发生了腐蚀。研究表明,亚硝酸二环己胺只有在充分预挥发、充分预膜的条件下,才能对钢铁设备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,所形成的保护膜才具有很 好的性,而且保护时对系统的严密性要求不高,可用于经常打开的包装体系,但由于诱导期过长。不宜单独用于闲置设备的保护。英国于1945年起对气相缓蚀剂进行了研究,发现碳酸环己胺(CHC)对钢铁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。研究发现[12],碳酸环己胺在室温下的蒸汽压为53.33Pa,能较快起保护作用,可用于需要很快起保护作用的场合。据报道,碳酸 环己胺可用于经常打开的包装体系,因为它的蒸气能饱和容器,但实际上碳酸环己胺对常用设备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,英国曾用碳酸环己胺保护停用设备获得成功。但后来发现它难以保护垢下金属.
经研究碳酸环己胺的使用工艺及作用规律后发现,碳酸环己胺在不预挥发和不预膜的情况下,就能够起保护作用,但是它存在保护期短、保 护膜性差、对系统密封性要求过严和难以保护沉积物下方的金属等不足,认为碳酸环己胺仅适用于封存严密的、表面干净的化工装备金属的保护,此外,碳酸环己胺的价格也较贵。每公斤在80元以上。碳酸胺、碳酸氢铵、苯甲酸铵和乌洛托品也可以单独作为气相缓蚀剂保护剂使用;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容易挥发,都是的气相缓蚀剂,但它们气味难闻,对保护体系的密封性要求高,所以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应用。